第一百二十一章:钢铁炼狱:一战 22(1/3)
作品:《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日德蘭海戰,在德國又被稱爲斯卡格拉克海峽海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這場戰爭中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從而結束了以戰列艦爲主力艦的海戰史。大海戰最終,由德國海軍上將舍爾率領的德國海軍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的噸位艦只擊沈了更多了英國艦只,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從戰略角度來看,英國海軍上將傑裏科指揮的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則成功地將德國艦隊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存在感,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最終勝利。
一戰爆發之後,英國憑借著保持了幾個世紀的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了海軍封鎖。雖然德國一直想跟英國爭奪一下海上的霸權,並且還進行了一個同英國的造艦比賽。但是德國盡力打造的公海艦隊,還是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對手。面對英國艦隊的封鎖,使得德國的艦隊不敢貿然出港。
戰爭初期的被動態勢,使得德國人將獲勝的希望寄托在了具有傳統軍事實力的陸軍身上,而海軍則進行海上遊擊戰,進行破襲戰。德國的破襲戰也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是,在協約國強大的護航和搜索艦隊面前,很多進行破襲的艦船都被協約國艦隊所消滅。並且德國的陸軍並沒有能夠打破陸地戰場上的僵局,凡爾登戰役之後,德國的陸軍更是陷入到了兩線作戰的困境,同盟國的戰線大部分都是德國部隊在撐著,德國的人口雖然比法國要人多,但是肯定遠遠比不上英法俄三國的人口。德軍之所以還能堅持,遍布德國的健全的鐵路網功不可沒。對此,在陸軍已經不能打破僵局的時候,德國統帥部不得不將扭轉戰局的重任放到了海軍身上。爲了突破英國艦隊的海上封鎖,保證德國在海上的行動自由,扭轉被動局面,德國最高統帥部准備尋找機會與英國艦隊進行海上決戰。
當時,德國的公海艦隊的駐港是威廉港和不來梅港,而港口外邊,則蹲著英國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如同一只看門狗一般,死死盯住了公海艦隊。使得公海艦隊多半時間一直本困在了威廉港和不來梅港,成爲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
雖然德國統帥部決定決戰,但是德國公海艦隊的主力艦——戰列艦只有18艘,而盯著它的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則有33艘。1916年1月,海軍上將舍爾成爲了公海艦隊司令,面對著實力懸殊的窘境,他發現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跟原先一樣,待在港內無所作爲,另一個則是出擊,拼掉英國的本土艦隊。而德國統帥部的命令,使得舍爾的選擇只剩下一個,那就是與本土艦隊決戰,並盡可能地拼掉本土艦隊。
戰爭之中,如果想要獲勝,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憑借著實力,堂堂正正地進行碾壓,另一種方式,就是運用計謀,讓自己的實力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對于德國來說,他們只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爲了能夠擊敗英軍,達成戰役目標,舍爾制定了這樣一個戰役計劃。他將德國公海艦隊分成了兩部份,少量戰列艦和巡洋艦爲一部分,而剩余的主力則爲另一部分。他將少量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當做誘餌,讓他們沿著海岸線炮擊英國的沿海地區,並且毫不停留,打了就跑,誘使英國本土艦隊。如果引誘出來的英國艦隊能夠被德國艦隊一口吞掉,就馬上出現消滅掉,並繼而與英國本土艦隊進行決戰。
在1916年5月30日,舍爾上將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戰役計劃。他的誘餌是遊弋在挪威海岸的弗蘭茨·馮·希佩爾海軍上將指揮的由戰列巡洋艦和輕巡洋艦組成的艦隊。之所以選擇這支艦隊,是因爲這支艦隊跑得夠快,因爲如果跑得不夠快的話,還沒把英國的艦隊吸引到圈套裏邊呢,自己的誘餌沒准就先被英國艦隊給吃掉了。在這支艦隊之後50英裏左右的地方,舍爾上將帶領著公海艦隊的全部力量。如果英海軍出擊,希佩爾進行象征性的抵抗後就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頁继续阅读......... 1492—1945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一章:钢铁炼狱:一战 22,网址:/344384/195.html